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信访办主任 王志勇

嘉宾与主持人交流

植根基层 仰望星空 以“信”立身 以“访”济民

通过涉诉信访制度发现和修补漏洞、化解矛盾

不忘初心,将心比心,站在信访人立场考虑问题

“一二三多”信访工作机制取得实效

合理利用信访救助资金 使其效能最大化
以“信”立身 以“访”济民——“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王志勇访谈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对话基层法官》节目,做客本期节目的嘉宾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信访办主任王志勇,在9月19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王主任作为全国法院系统唯一一位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个人,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今天我们就听他讲一讲他所经历的一些信访故事。王主任,您好!
    [10:00:19]
  • [嘉宾 王志勇]:
    主持人,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中国法院网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10:01:59]
  • [主持人]:
    王主任,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感觉怎么样?
    [10:02:25]
  • [嘉宾 王志勇]:
    握了习总书记的手,感觉特别温暖,但是与主席这种感觉一辈子也不会忘。
    [10:02:46]
  • [主持人]:
    王主任,载誉归来,您能向网友们谈谈参加这次会议有什么感想吗?
    [10:03:49]
  • [嘉宾 王志勇]:
    参加这次表彰大会,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后,我收获满满,习总书记讲到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总结起来,我想分享三个词。第一个词,忠诚。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首先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人民,对我来说就是每个信访人。认真对待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就是忠于人民的体现。我们要将高深的法律逻辑落到点滴实处,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第二个词,大局。我们虽然是基层司法工作者,但是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站位全局。对于一个案子,我们要把高度从“结案”上升到“事了”,乃至寻求一种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这同时也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要求。第三个词,创新。我刚到信访办时,工作就是将上访案件转送到各个庭室进行处理,收效甚微。后来,在领导与同事的支持下,我们改革工作机制,创新工作理念及方法,不仅解决了大量积压的信访案件,也找到了我们作为一名法官的成就感。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并融入行动中,这样才能有所突破。这就是我的感想。
    [10:05:10]
  • [主持人]:
    作为全国法院系统唯一一位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表彰的个人,您怎么看待您从事的涉诉信访工作与社会治安治理之间的关系?
    [10:05:54]
  • [嘉宾 王志勇]:
    来到信访部门的案件很多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解决不了的问题,几乎都经历了一审、二审、再审审查、甚至是检察监督程序,当事人在法院无法利用诉讼手段解决问题,而其中很多问题又确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时很多当事人就会作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可能会危害到社会治安,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而我所从事的涉诉信访工作的功能之一恰好就是充当修补填充现有社会矛盾、解决制度缺陷和空白的“弥合剂”。我们通过涉诉信访制度发现和修补漏洞、化解矛盾,从而也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减轻了负担。
    [10:06:45]
  • [主持人]:
    在常人眼中,常年信访的当事人大都对法院、政府等机关单位抱有很大的怨气,行为举止多有不尊重之处。您在面对这样的信访人时,是如何与其进行沟通并最终化解矛盾的呢?
    [10:07:18]
  • [嘉宾 王志勇]:
    总结起来,我认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做到“不忘初心,将心比心”八个字。简单来说就是要求我们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站在信访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我是那个信访人,我自己能否接受这样的裁判结果?我能否接受这样的制度安排?我能否接受法官的态度和行为?“不忘初心,将心比心”就是让我们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一颗普通人的良心。这也是我们能够正确的评判原审案件的“砝码”,是我们有可能打开化解涉诉信访案件保险箱的“钥匙”。
    [10:08:29]
  • [主持人]:
    给我们讲讲您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一些故事,好吗?
    [10:09:02]
  • [嘉宾 王志勇]: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上访当事人,他多次上访,但其实他的诉求就是想见见女儿,只不过他个性孤僻,女儿跟他合不来,拒绝与他见面。我曾经两次去他燕郊的家里想跟他谈谈,都没见到他。第三次去的时候,依然大门紧闭无人应答。我不死心,就爬上了院前的矮墙,一声声的喊他。终于把他喊出来了,我跟他好好聊了聊,发现性格孤僻的他其实内心渴望亲情和关爱、渴望与家人正常交往。说到伤心处,他老泪纵横。在那个时刻,他不再是那个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老上访户,他只是一个渴望回归家庭的老人。我下决定一定要帮他找回家庭温暖。临走之前,我给他录了几段视频,带回去给他女儿看。第四次去他家的时候,随行的还有他的一对儿女。大家搬了砖头围坐在院子里的一个石磨旁,共叙温情,嘴笨的他念叨着,“一家人就应该多走动、就该多走动”。那次我为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镜头定格了一个父亲和一对儿女的幸福笑容。从此,他再也没有上访过。他闺女时不时地打来电话给我报喜,说给父亲在海南买了房子,父亲在海南安度晚年,她专心经营的公司也成功上市了。我觉得这就是我工作中“将心比心”的一个成功例子,而且它可以复制。
    [10:10:18]
  • [主持人]:
    您的工作大多需要多次前往信访人家里,与其反复沟通,做思想工作,这似乎与公众对法官的一般认知有些差异。电视上的法官都是头顶国徽高坐在法台上,您刚来到信访办时,心里是否会有过落差和动摇呢?当时的状况是如何走出来的?是什么支撑你在信访岗位一干就是8年?
    [10:11:13]
  • [嘉宾 王志勇]:
    实话实说,在法院,信访并不是一个吸引人,甚至是让很多年轻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工作,不仅是因为这里每天都要接触最“难缠”的群众,还因为这里通常被认为是个“糊弄养老”的地方。
    [10:11:52]
  • [嘉宾 王志勇]:
    刚来到这个部门的时候我确实有过动摇和抑郁,头脑中对此更是一片空白,但后来发现这个领域的工作也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个开始于2004年的工作,不像其他审判岗位有法典和成熟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也不受行政信访制度的规范,几乎一切都要靠自己来创建,这正是一个可以发挥自己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地方,所谓“白纸上可以描绘最美的图画”!不想混日子,在这个偏冷的岗位上也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后来在工作中发现,这里的案件确实难啃,很多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解决不了的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而且很多问题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能够解决,真的是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办了好事,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在其他工作中难以获得的。也正是这些,让我真心爱上了这份工作,并放弃了多次离开的机会,一直坚守到现在。目前应该是我们法院从事信访工作时间最长的了。
    [10:12:50]
  •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刚接触信访工作时,发现这里几乎是一片空白。经过您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创新,如今已经建立起了“一二三多”信访工作机制,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10:13:23]
  • [嘉宾 王志勇]:
    “一二三多”信访工作机制,它指的是,“一个制度,两个理念,三项原则,多种方法”。这是一个包括方针制度层面、思想理念层面、原则方法层面的信访工作体系。
    [10:14:00]
  • [嘉宾 王志勇]:
    “一个制度”就是“涉诉信访案件专办制度”,即涉诉信访案件将不再转回原责任庭室,而是由信访部门法官组成的合议庭去做案件的复查、甄别、化解、救助、终结工作。这种由信访部门集约化专办的模式在运行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优势:不仅有效避免了原责任庭室化解信访案件思路不对、效率不高、督促不力、不愿自我揭短、难以取得信访人信任等弊端,减轻了审判执行部门的信访压力,也为我们信访部门锻炼出了一支有思路、有方法、有技巧的“专业化”办案队伍,化解了大量“骨头案件”,更为信访群众解决不少实际困难,成为整个工作机制的核心。
    [10:14:49]
  • [嘉宾 王志勇]:
    两个理念一是“尊重事实和法律”,二是“不忘初心,将心比心”。这两个理念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信访案件和信访人,是我们对于信访工作总的看法、基本态度和根本的价值观。这个判断直接影响到办理案件的方向和方法。“尊重事实和法律”就是要求我们既不能为了维护所谓的司法权威而违背事实和法律去护短,也不能为了所谓的“和谐稳定”而突破法律和政策底线向申诉信访人妥协。“不忘初心,将心比心”前面我已经说过了,就不再赘述了。
    [10:15:36]
  • [嘉宾 王志勇]:
    三项原则也叫“三要三不能”原则,相对于理念则更加具体,指引了我们办理涉诉信访案件的工作方向。其中,第一项是一般性原则,适用于所有案件,而后两项是特殊性原则,适用于两类最具代表性特点的案件。一是深入走访原则:要深入“田间地头”、“坊间炕头”,不能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化解信访案件。二是帮扶救助原则:要让信访救助款成为点亮困难信访群众新生活的火种,不能仅仅“花钱买平安”。我们在实践中,也形成了判断是否应当救助的可操作的公式。三是打击非访原则:要坚决、果断、科学地依法处置、打击缠访、闹访等非正常访,不能毫无原则地姑息、纵容。
    [10:16:17]
  • [嘉宾 王志勇]:
    多种方法就是我根据个案的特点发现、创造总结出的十八种带有一般规律性的可复制的具体化解方法。
    [10:17:03]
  • [主持人]:
    王主任,您经常说一句话,“要想践行群众路线,就先走走群众走过的路。”据说八年间您走过了全国50多个县市,其中大多是偏僻贫困的农村。能跟我们分享一个您走入农村圆满化解的信访“骨头案件”吗?
    [10:17:48]
  • [嘉宾 王志勇]:
    我认为,办理信访案件一定要深入田间地头,不能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办件。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体味信访人的生活甘苦和心路历程,拉近和人民群众的感情,找到化解“骨头案件”的新方法、新途径。
    [10:18:45]
  • [嘉宾 王志勇]:
    我记忆里比较深刻的下基层的案件,是一个山东“包工头”的故事。老陈是一个农民工,自称十几年前带领60多个山东农民工兄弟来北京务工,施工单位拖欠劳务费,他垫付了这几十个农民工的工资,受这些人的委托来打官司讨薪,但由于无任何授权手续和证据,法院依法未予立案。老陈开始了四处信访。
    [10:19:40]
  • [主持人]:
    那这件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10:20:14]
  • [嘉宾 王志勇]:
    为了调查老陈的说法是真是假,也为了彻底解决老陈纠结十年的问题,我决定去一趟山东。2014年春节前夕,山东临沂还正下着雨,我与两名同事冒雨在山东省临沭县、蒙阴县等地走访了3天,到十几家涉诉农民工家里调查情况。经过调查,我发现老陈所言不虚,当年,老陈确实是带领几十个兄弟北上务工,并垫付了他们的劳务费。曾经在法院撒泼打滚的老陈,在冷雨中的泥泞乡间小道,与我一前一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他明白,每一步都是法院为自己“洗冤正名”的决心和赤诚,坚强的老陈哭了。他说,他就是为了要个清白,现在看到法官这么努力的为他调查,他觉得要不要到钱都已经不重要了,他决定不起诉也不上访了。但是我没有就此打住,还是为老陈争取到了1万元的“补偿款”。后来,老陈还给法院写来了一封感谢信。通过这个案子,我感触很深。如果我不去一趟山东,也许事实永远不会被查清,那么老陈还会一直上访,也会成为法院一直的信访难题。那样,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解决。所以,我们要主动出击,深入基层。
    [10:21:19]
  • [主持人]:
    为了缓解信访压力,信访部门如今也设立了信访救助资金,但数目毕竟是有限的。王主任,在如何合理利用信访救助资金,使其效能最大化这个问题上,您有什么好的做法吗?
    [10:21:57]
  • [嘉宾 王志勇]:
    我认为,一定要让信访救助款成为点亮困难信访群众新生活的火种,而不能仅仅是“花钱买平安”。救助款一旦用完,法院又可能会面对信访压力,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对于每一笔救助资金的使用都慎之又慎,我几乎都要到信访人家实地走访并到居委会了解其社保、低保状况,根据其生活困难程度确定具体的救助金额。并且,我会根据每个信访人家里特点,探索新的救助形式,实现可持续救助。
    [10:22:48]
  • [嘉宾 王志勇]:
    我这里有一个把救助款变成羊的故事。在黑龙江,有一个爱上访的张老汉。我们来到他家里,经过调查,认为依照张老汉的家庭情况,可以给予2万元的信访救助款,但问题是这点钱花完了之后呢?只有改变张老汉绝望的生活境遇,重新给他以生活的希望,才能彻底的化解信访矛盾。我想起在进村时路过的一家小尾寒羊养殖场。如用这笔有限的救助资金为张老汉买几只羊来养,不仅能让张老汉有稳定的收入,也是一个希望和寄托。于是我用2万元救助款买了13只羊羔外加一车草料,送到了张老汉的院子里。第二年夏天,我顺路去看张老汉时,发现张老汉精神饱满,而且羊已经扩大到18只。这群羊延续了他对新生活的希望。
    [10:23:30]
  • [主持人]:
    8年多来,您办理涉诉信访案件600余件,走访涉案十余省的五十余市县,化解了大量疑难复杂案件,获得了不少荣誉,而您同时是一个美食爱好者和优秀的“家庭妇男”,您是如何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完美统一的?
    [10:24:21]
  • [嘉宾 王志勇]:
    其实我认为我的工作和家庭并不矛盾。在工作中我见到了大量家庭的不幸,这成为我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反面教材”,比如告诫我要学会尊重、包容与妥协,是男人就应该多一些担当等等。而处理好自己的家庭生活既是我安心工作的保障,也为我化解信访案件提供了很多情感沟通的便利,甚至是疏导、帮助信访人的具体方法。我的妻子是一位漂亮、聪明又通情达理的女人,我的观点是,必须要“疼”老婆,而不能让老婆“疼”。嘴甜一些,手勤一些,心细一些,就是秘诀。比如,我和妻子结婚七八年,除了我生病,我几乎没让她做过一顿饭,刷过一个碗,从修房通水到缝缝补补都是我一手包办。毫不夸张地说,和我在一起以后她吃花生都没自己剥过壳——因为我从不买带壳的花生。哈哈,开个小玩笑。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相反却是一种放松和享受。还有就是要孝顺双方父母,特别是对方的父母,这样往往会换来伴侣对自己父母的加倍回报,这也是“将心比心”工作理念在家庭生活中的运用吧。
    [10:26:05]
  •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感谢王主任和网友分享经验和心得!
    [10:26:57]
  • [嘉宾 王志勇]: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10:27:15]
  • [主持人]:
    好,谢谢!今天这次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10:27:54]
  • [导播]: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图文直播:刘帆 侯裕盛 视频导播:高赞 摄影:吴贺佳
    [10:29:07]